9月27日下午14:00-17:00,资深旅法作家、学者和翻译家张英伦教授在江安校区外国语学院517教室为我院师生带来学术讲座,题为“中法文明互鉴史上的人文学者:敬隐渔和罗曼•罗兰的友谊之歌”。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杨珮艺主持,系主任刘瑞云点评,各年级师生积极参与。

讲座伊始,张英伦教授首先介绍了敬隐渔的具有传奇色彩的生平。敬隐渔是一名孤儿,成长于教会学校,却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留学法国的经历则更令他熟谙法国文学文化。两种文化的熏陶让敬隐渔迅速成长,而他正是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首位译者。张英伦教授指出,敬隐渔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更是一位文化使者,他一生致力于为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搭建桥梁。随后,张教授又简要介绍了敬隐渔与罗曼•罗兰的故事,他们二人通过书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书信中讨论文学、哲学、社会等问题,分享彼此的见解。这种跨越国界的友谊,不仅是两位学者个人的情谊,更是中法文化交流的缩影。讲座接近尾声时,张英伦教授总结道,敬隐渔和罗曼•罗兰的情谊,不仅温暖了彼此,更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互鉴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张教授还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决心研究敬隐渔的契机和撰写《敬隐渔传》这本著作时的努力与艰辛。

张英伦教授的讲座不仅使同学们加深了对敬隐渔和罗曼•罗兰的了解,也让大家认识到翻译家们的伟大以及中法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在提问环节,张英伦教授和我院师生就翻译如何把握“形似”与“神似”、怎样潜下心来做学术研究等问题展开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