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至27日,以“文明新形态与外国文学研究”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外国文学博士后论坛在四川大学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四川省中华文化外译与研究中心、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外语专业委员会协办。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学者、博士后科研工作者及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开幕式现场—
大会开幕式由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方小莉教授主持。四川大学人事处处长张洪松首先进行致辞。张洪松处长代表四川大学人事处欢迎与会的各位青年学者和嘉宾,介绍了四川大学悠久的办学历史、雄厚的师资力量,并对外国语学院近年来的学术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希望各位青年学者能够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的外国文学研究新动向、新趋势和新方法,并祝愿论坛圆满举办。

—张洪松处长—
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人才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赫更处长进行致辞。赫更处长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度重视博士后工作,并总结了近年来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培养工作的显著成就。赫更处长期待各位专家和青年学者们在交流中激荡出思想的火花,形成新思维、新观点、新成果。

—赫更处长—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欣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备受期待,她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推动外国文学研究发展,促进学术进步和文明交流互鉴。致辞最后,王欣院长预祝论坛圆满成功,期待青年学者们未来能够取得更多学术成果和突破。

—王欣院长—
本次论坛共邀请到3位专家进行主旨发言,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梁展教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欣教授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赵毅衡教授。主持人分别是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石坚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成坚教授和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安教授。
梁展教授以《在东西之间思索》为题,深入探索了东方与西方思想传统在现代语境中的融合与对抗。东西方思想不仅在历史进程中互相影响,而且在现代性议题中共同面临挑战。通过对比分析儒家、道家思想与西方启蒙理性、存在主义等哲学流派,梁展教授揭示了在全球化时代,传统文化如何重新定位与适应现代社会的转型与危机。同时他也通过跨文化视野的反思,试图探索出一种兼具全球意识和地方文化特性的新的认知模式。

—梁展教授—
王欣教授的主旨报告题为《现代性怀旧的结构化症候》。她借助社会学和文化批评的相关理论,探讨了怀旧如何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结构化症候。她将怀旧现象置于全球资本主义和技术进步的语境下,分析了怀旧如何在当代消费文化、影视、文学等领域中表现出来,并形成了与现代性相伴而生的情感机制。最终,现代性怀旧不仅反映了个体对过去的渴望,也反映出社会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所产生的深层心理焦虑。

—王欣教授—
赵毅衡教授的主旨报告题为《幻想与现实:后人类诸形态》。赵毅衡教授聚焦于后人类主义语境下的多种人类形态之间的交织与冲突。他认为后人类时代并非简单的未来展望,而是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秩序。通过探讨赛博格、增强人类、人工智能等新兴形态,赵毅衡教授反思了人类身份、道德伦理及存在意义的深刻变革。最终,后人类的多样性形态预示着人类社会的潜在转型,而这种转型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深刻的挑战。

—赵毅衡教授—
最后,方小莉教授开展了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的引才介绍,向在场青年学者介绍了四川大学和外国语学院目前所提供的博士后项目与资助方式,希望广大优秀青年学者在未来能够加入到外国语学院的科研团队中。

—方小莉教授—
大会主旨发言结束后,“文明互鉴与外国文学”“中外文学关系”、“国别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外国文学-跨媒介研究”、“外国文学-英国·英联邦文学”、“外国文学-美欧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与外延”、“外国文学-欧非文学”、“外国文学-亚洲文学”等十个主题的平行分论坛同时展开。90位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和青年学者们共同分享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各分论坛专家学者进行了详细评议,给参会学者们提供了宝贵意见。










—平行分论坛讨论现场—
随着紧张而热情的学术讨论结束,第二届全国外国文学博士后论坛闭幕式于四川大学文科楼4区外国语学院517教室举行。

—方小莉副院长主持闭幕式—
闭幕式由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方小莉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梁展教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欣教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石坚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成坚教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叶英教授、王安教授、熊辉教授、汤黎教授、赵星植教授、曾国才教授、曹漪娜副教授、陈太勇副教授等专家出席。
首先,各分论坛的青年学者向大会作交流成果汇报,每位代表精炼地总结了所在分论坛的讨论热点和学术亮点,展示了青年学者们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独特见解和深厚造诣。

—各平行分论坛代表总结发言—
各分论坛代表发言后,方小莉教授感谢了各位专家和青年学者对本次论坛的热情参与和支持,并特别感谢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以及本次大会的组织团队。最后,方小莉教授表达了对各位青年学者的期许和美好的祝愿,第二届全国外国文学博士后论坛圆满结束。
本次论坛令全国众多高校的青年学者进行了深入地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且充分的互动平台。一批学术修养高、具有优秀科研意识的青年学者在本次论坛上崭露头角,并以自己的研究专长为基础,对“文明新形态”进行了深入阐述。这些青年学者的研究具有极强的跨学科性和中国话语的主体性意识,并纷纷表示要持续性地从中国视角出发,参与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建设研究中。